老年人便秘的常见因素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等。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大便不尽感、硬或块状的粪便,排便费时,需手法辅助帮助排便。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 6 个月。便秘是常见的胃肠疾病,老年人因运动少、生理功能下降、基础疾病和服用多种药物更易受便秘的影响。以社区为调查对象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总体便秘患病率为 3%~11%;60 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显著升高,为 15%~20%;而 8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 20.0%~37.3%。2002 年我国就跨入 7% 的老龄化社会门槛,2014 年老龄比例已达 9.18%。老年人便秘较年轻人便秘更易发生并发症,而且老年人慢性便秘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重视老年人便秘的常见因素对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便秘的常见因素
1.1 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常见因素
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
1.1.1 肠道器质性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器质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增加,特别是结直肠肿瘤。要注意报警征象:包括便血与粪便潜血试验、腹痛、腹部包块、贫血、食欲、排便习惯改变及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肠镜等有助于发现肠道器质性疾病。
1.1.2 全身性疾病 全身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病、慢性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钙血症、高镁血症、低钾血症、自主神经病、痴呆、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硬皮病、脊髓损伤和副肿瘤综合征等可通过改变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便秘。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同样,全身性疾病相关的便秘发病率也增加。
1.1.3 药物相关性 许多药物可诱发或加重老年人便秘,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含有钙或铝的抗酸剂、抗惊厥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胆汁酸黏合剂、钙通道阻滞剂、钙补充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和铁制剂等。老年人常合并心血管疾病、肿瘤及失眠等慢性疾病,所以,药物也是引起老年人便秘的常见因素。抗胆碱能药物减少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加重便秘。NSAIDs 可能通过其对前列腺素代谢的作用,增加老年人便秘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NSAIDs 与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的溃疡穿孔风险增加相关。便秘是口服补钙老年人的常见不良反应,可能促成停药。钙通道拮抗剂与直肠、乙状结肠功能障碍相关,可导致严重便秘,特别是硝苯地平和维拉帕米。
1.1.4 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尤其抑郁和焦虑是影响胃肠功能的重要因素。10% 的老年人存在显著的抑郁症状,而抑郁与紧张影响排便反射,从而促使便秘。老年人器官功能、心理会随着年龄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无法适应时可能会出现焦虑。国内一项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焦虑和老年人便秘密切相关,老年焦虑患者的便秘发生率达 50.82%。一方面,抑郁和紧张与便秘形成有关;另一方面,长期便秘又促使老年人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甚至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形成恶性循环。
1.2 老年人原发性便秘的常见因素
虽然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但原发性便秘还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便秘的最常见类型。
1.2.1 老化
当前的观点认为,老年人结肠运动和生理功能变化主要与“老化”密切相关,结肠生理学的研究显示了老年人易发生便秘的内在改变:
(1)肌间神经丛数量减少,对直接刺激反应减弱,可导致肠功能障碍。
(2)血浆内啡肽与肠道受体结合增加。
(3)左半结肠胶原沉积增加,导致结肠、直肠顺应性和动力障碍的异常。
(4)结肠环肌层抑制性神经传导降低,导致部分运动不协调。
(5)直肠壁弹性下降,纤维脂肪变性和肛门内括约肌厚度增加,导致肛门直肠顺应性降低。
(6)可能继发于肌肉量的减少和收缩力的下降,引起肛门括约肌舒张、收缩障碍。此外,女性由于分娩、妇科疾病(如子宫切除)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易出现会阴下降综合征,病理上表现为盆底肌无力薄弱,会阴低重膨出,临床表现为长期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这些生理功能的变化共同促成老年人更加容易出现便秘。
(1)和(2)可致慢传输型便秘,表现为结肠传输时间延长;(3)~(6)可致排便障碍型便秘,表现为排便时盆底肌、肛门括约肌和腹肌的矛盾运动。
1.2.2 饮食及运动因素
老年人口渴感觉下降,摄入水量减少,常引起水摄入不足。每天摄入液体总量少于1.5 L 时,可因肠道内水分过少,引起大便量减少及大便干结,发生便秘。老年人由于牙齿受损,饮食精细,纤维素摄入量不足,加上消化酶分泌不足,总体摄入量减少,对肠道蠕动的刺激减弱,进而导致结肠传输时间延长、肠蠕动次数减少及粪便量减少。此外,老年人普遍体能降低,活动量减少也增加便秘发生的风险。运动减少致肠蠕动降低,肠道内粪便潴留,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干结,加重便秘。运动减少还可使腹肌、盆底肌肌力降低,排便时乏力,不利于排便。
虽然老年人原发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老年人便秘更应进行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发现或排除继发性因素。治疗原发病是处理继发性便秘的基础。对于原发性便秘或对因治疗后仍存在便秘的继发性患者,可先行生活方式调整、理疗等,无效时加用药物治疗,首选可长期使用的容积性泻药或渗透性泻药,根据患者个体类型选用不同药物。手术治疗便秘应慎重,而且外科切除后仍需重视非手术治疗,以防便秘复发。